以太幣交易所 以太幣交易所
Ctrl+D 以太幣交易所
ads

對話真本聰:Nirvana Capital 的投資哲學_區塊鏈

Author:

Time:1900/1/1 0:00:00

2019年8月3日,真本聰和WinKrypto主辦的AMA在真本聰社群舉行,本次AMA邀請了NirvanaCapital涅槃資本合伙人Mable,她就區塊鏈過去的熱點、應用場景和未來賽道等問題進行了分享。同時針對社區關注的熱點問題進行了解答,包括公鏈和分片的看法等。NirvanaCapital是以區塊鏈為重的數字基金。創始成員也是以太坊的早期支持者,曾經投資了Golem、Polkadot、OmiseGO、QTUM、RaidenNetwork、SmartContracts、MOBIUS等。以下是對涅槃資本合伙人Mable的提問和她的回答,為了方便閱讀,部分內容有刪改,EnjoyIt!

Q1:給大伙講講你的背景和經歷吧,是怎么接觸加密貨幣,然后后面又是怎樣創建涅槃資本的?

上面簡單提到了我的職業經理和涅槃合伙人結識的經歷。涅槃資本創立是在2016年,應該算是國內較早的一批機構投資者,創立的目的也很簡單,希望跳出個人投資者的一些局限,更長期地深耕、有計劃地布局在這個領域。

我對加密貨幣最早的接觸是2012年,當時有一對學長學姐夫婦突然分別辭去麥肯錫和全球最大的建筑師事務所的工作,allin挖礦,還是有些觸動的。真正開始自己持有數字貨幣是在2017年,對于通證經濟開始更為系統地研究是在18年。

除了加密數字貨幣投資,我也對于探索新經濟實驗、藝術哲學和開源協作有比較濃厚的興趣,因此在公眾號「禪與宇宙維修藝術」擔任常駐編輯和節點。

2015年起,因為朋友創業政策風向利好的緣故,接觸到了一些新農業/生物科技方面的項目,因此自那時候起也在那個領域有一些天使投資。

Q2:為什么當時會取名叫涅槃資本,有著怎樣的象征意義或者特殊含義嗎?涅槃資本整體上的一個投資邏輯框架是什么?

哈哈,大家確實第一反應都是Nirvana樂隊。不過其實我們還是采取的佛教「涅槃」的原意。

涅槃是很難的一件事,鳳凰經歷重重困難才能涅槃。所以這個名字有很多層含義吧,包括我們堅持下去的決心,面對磨難的勇氣,和還有對自己的要求和期待。

投資邏輯框架,在區塊鏈/加密數字貨幣這樣的早期領域,大家都在學習、認知都在迭代,因此框架和邏輯也不可能是一成不變的,它一直在延展。

比如在2017年,會覺得更應該關注基礎設施的性能,因為還有太多想象力空間在基礎設施完全缺失的情況下,根本無法發揮。

現在的話,基礎設施仍然還不完善,但是已經可以開始考慮一些更深的問題了。

比如激勵機制/經濟模型的設計是不是合理。

應用和基礎設施已經開始螺旋式上升、相互促進了,不考慮應用的基礎實際上是很難自己往下走的,所以現在開始考慮Web3的生態會怎么發展必須要什么模塊、什么會是Web3時代的tcpip、怎么樣沿襲互聯網Web2時代積累下來的優勢把一些真正需要優化的點優化,這些問題就很有意義。

Q3:涅槃資本的資金來源主要是來自于自有的資金還是來自于LP?你認為加密貨幣領域的一些CryptoFund如果資金來源是來自于LP的話,他們的投資策略會大大地受限嗎?

Ripple高管:公司正與20多家央行就CBDC進行對話:3月1日消息,Ripple中東地區董事總經理Brooks Entwistle在采訪中談到了該公司在央行數字貨幣(CBDC)領域的努力和目標,并透露了一些細節。這位高管解釋說,與世界各地監管機構的互動是“無價的”。與美國不同,“新加坡、東京、瑞士和英國”的監管機構歡迎對話,并參與圓桌討論。

據此前報道,CBDC是Ripple在2023年的重點,Entwistle重申了這一點,并將公司介紹為央行和當局可以尋求助力的解決方案提供商。

雖然一些國家在這方面已經很先進,但還有許多新興市場規模較小,資源較少,并且還有其他問題,Ripple可以在這些問題上發揮重要作用。在這種情況下,Entwistle透露,Ripple已經與20多家央行進行了對話。(Bitcoinist)[2023/3/1 12:36:34]

我們是有LP的,但是選擇上會很謹慎。所以除非是非常信任的人,相信我們的策略,否則可能拿錢容易,匹配期待值很難。我們還是希望對別人的錢負責。

所以放錢進來的人,還是愿意相信我們的專業性。這種情況下受限程度會比較輕。

除此之外,我們也在和一些頂級項目的基金會溝通,下半年有可能幫助他們在亞洲投資布局生態。

Q4:你認為涅槃資本的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優勢在哪里?你們是如何在項目還沒為人所知的時候接觸到這些初創項目?對于你們投資的項目,你們的主要的評判標準是什么,評判是否值得投資和什么時候退出?

我們對自己國際和國內資源的掌控有一定的自信,成員都有深扎國際和國內的背景。

當然坐吃山空是不可取的,我們在原有資源的基礎上還是非常勤奮地在開拓更多的資源、根據接下來我們判斷的趨勢積極的與各方保持溝通、開辟新疆土。

新項目就是在這些與已有資源保持良好溝通的情況下,從這些資源方獲得的推薦,有很多的確是比較早期、獨家的,這也是長期建立的信任。

這些資源方對亞洲的情況也比較好奇,而我們可以提供一個本土視角一個傳遞者視角,這是很多其他機構無法提供的。

是否值得投資的標準其實還是挺多的,很難去一下全部概括。我們對團隊成員的搭配、團隊領導人過去的成功和失敗經歷,會比較看重考察。然后會考慮不同的想象和市場空間、賽道寬窄,來決定投資策略/周期。

比如對于有些階段性解決方案,我們會想這個階段到底有多長、不可替代性有多強、到我們認為的下一個階段的可延續性、在現在這個階段它跑出來的概率有多大還是只是概念,等等。

基于這些考量,我們會對它們的價格有不一樣的看法:如果不可替代性沒有那么強但是本身競爭力還不錯,那價格需要很便宜可能我們才會下手,這個可能更類似橡樹資本的投資理念;如果是頂級優質資產,在價格不算很便宜的情況下,它的延展性、成長性怎么樣,這個就可能更偏向伯克希爾哈撒韋所尊崇的絕對優質的價值投資理念。

階段性解決方案,我舉個栗子:

比如當年很多人可能需要用bt種子下載視頻,各種硬盤什么的就很剛需,然后隨著4G的普及數據變得便宜,那些就被淘汰了;然后之后5G和云游戲普及以后可以想見手機是128g還是256g就沒那么重要了因為你不需要把app下載下來,等等。

火幣“DeFi預言家”項目對話:Just基金會考慮將“流動性挖礦”引入整個生態:8月25日,火幣全球站“DeFi預言家”活動正式啟動,邀請到活動中四個DeFi項目線上對話。對話中波場創始人孫宇晨表示,Just基金會近期考慮將最近的DeFi熱點“流動性挖礦”引入整個生態,以JST作為平臺治理和挖礦收益的代幣,近期的項目包括:1)JustStable流動性挖礦:用戶參與抵押、借貸提供流動性時,會收到CDP的挖礦收益;2)JustSwap流動性挖礦:用戶通過提供資金到JustSwap資金池的方式,獲取除交易手續費外的額外挖礦收益;Just基金會未來還會引入更多應用場景下的DeFi,涉及單是不限定于借貸、交易、衍生品等,JST都將作為挖礦收益發給生態貢獻者。[2020/8/25]

Q5:今年上半年的一個趨勢可能是LTC減半、StakingEconomy還有IEO,可能還有模式幣等,你如何看待上半年的主題,你覺得下半年的投資趨勢會往什么主題走?

下半年隨著波卡的上線,之前和之后大家都會開始看Web3生態/泛Web3生態。在此之前大家都可能知道Web3foundation,但是什么是Web3呢?

從我看來,泛Web3,是運行平臺各個環節的去中心化,數據庫、計算性能、緩存、代理、域名,等等。

隱私、端對端,是我覺得可能會有一些熱度的方向,但是同樣我也認識到Web3認知的普及還需要時間,所以理性地說我覺得即使這些在二級市場起來,短期內可能大多是跟隨板塊的、和概念相關的上漲,但是市場的熱度確實也能加速認知,所以實際認知和市場熱度應該會相互促進吧。

另一個方向就是衍生品和法幣入口,說白了就是金融大規模認可的基礎設施。

這個可能聽起來有些老套,但是我覺得現在是一個合適的拐點,比如監管層面有了更多框架因此大錢的進入會更順理成章,然后世界經濟層面上也在亟待變盤。

比特雖然說是數字黃金說了很多年,但事實上你看它和黃金的曲線相比從來還沒有正式成為避險資產,那現在是不是機遇?

Q6:如何看到諸如Near、Kadena、Dfinity這些明星級的高性能公鏈。你對它們能如期上線主網持樂觀態度還是悲觀態度。這些項目確實光環加身:明星資本加持、概念新穎、題材有特色,但對于一個公鏈項目來說,先發優勢很重要。目前公鏈賽道競爭異常激烈,這幾個高性能公鏈是否真的有優勢?上線后是否會遠遠低于預期?能否聚集網絡效應?

我們確實相信先發的優勢,因為這個幫項目爭取到了不只是開發時間,還有積累開發者社區和與開發者交互、了解實際需求從而迭代的時間,這個對于公鏈項目是很寶貴的,因為完全真空無接觸的開發進程是比較難成功的,底層和應用/使用底層的開發者需要螺旋前進。

不過從我們和比如Near團隊的接觸來看,他們確實吸取了許多前人的教訓,算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所以實用性來講,確實很有吸引力,所以他們現在努力做市場普及的意識我覺得還是挺好的。

當然,如期上線事實上我覺得只是才剛剛開始。首先不說已經延期了比較久的項目,像你剛提的這里面,有非常迅速按部就班上線的公鏈,它受到廣泛的資本關注只能帶來比較順利的開發進程和資源對接,但是至于怎么落地合作、怎么運作社區、怎么平衡參與社區的各方利益,等等,都還全然不知。

動態 | 南京區塊鏈產業應用協會揭牌,將積極搭建區塊鏈企業與政府部門對話的橋梁:金色財經報道,11月28日上午,南京區塊鏈產業應用協會揭牌儀式暨區塊鏈技術創新和應用發展高峰論壇在河西新城舉行。會上,南京區塊鏈產業應用協會舉行揭牌儀式,一批平臺合作、區域聯動合作、金融服務合作及企業引進合作項目現場簽約。揭牌后,南京區塊鏈產業應用協會將圍繞江蘇省創新驅動發展、南京市創新名城建設等重大戰略,規范整合區塊鏈產業應用,積極搭建區塊鏈企業與政府部門對話的橋梁,組織會員企業間業務聯動,傳播行業前沿資訊,促進區塊鏈科技健康發展。[2019/11/29]

因為就算理論上金融工程再精妙,總比不上市場上始料不及的黑天鵝。

所以優勢的話自然是在于前期生的好,含著金湯匙出生,但是上線是否低于預期這個自然無法在上線前完全預知。

一方面公鏈生態百舸爭流,而另一方面不排除也有一些項目的存在很雞肋,往前走不動往后退不下,可能在長期的歷史中它就是一個中期的現象,從概率的角度99%最終還是會被大浪淘沙。

絕大部分的公鏈項目同質化嚴重,取得突破的一些點所帶來的優勢,不一定能挽回天時的劣勢。所以到底是站在巨人肩膀上,還是后來者比不過巨頭,它們可能會同時存在。

Q7:目前的市場狀況是B端從業者的數量明顯大于C端的用戶和投資者,對區塊鏈項目來說也是這樣,每天有新的公鏈誕生,但實用的DApp卻寥寥無幾,除了類DApp鮮少有令人眼前一亮、落地的DApp,如何看待市場這一畸形的現象?

哈哈,我身邊好幾個好朋友其實都覺得區塊鏈的C端無法實現。

最近正好在想這個問題,我想從根源提一個問題:在未來的世界,我們真的還會用ToB和ToC的框架思考嗎?

在Web2.0時代,我們每個C都是被一個個B服務,然后各種小B不斷合并進化變成了巨頭。那么在Web3.0時代呢?

如果這些已經形成的巨頭很難撼動了,那如果不摧毀平臺本身,而是通過一些解決辦法,把C端層面的數據信息,重新歸回到個人手上呢?我認為,大平臺和去中心化這個事情本身是沒有矛盾的,而是取決于它上面的網絡是怎么運作的。

所以我覺得這兩個要分開看待,每天看到新公鏈是因為市場的滯后性,很多人都試圖解決同樣的問題,當年滴滴快的大黃蜂易到的百團大戰是一樣的。

而沒有什么實用的DApp是因為其實根本很多事物的運行不需要用到區塊鏈,人類總體需求在短短兩三年里可能沒有發生什么變化因此大家有沒有區塊鏈活得都很好,但是一些細節的完善它需要的可能根本不是全新的一個DApp,而是在已有的平臺上的優化。

之前有句話傳的挺熱「區塊鏈沒有C端」,但我覺得更應該是區塊鏈沒有從頭再來的C端。對于自詡「理性人」的人類,對于這些年互聯網積累下來的進步,有什么道理要完全放棄呢?

Q8:怎么看待現在市場的一些問題?資本盤、傳銷盤、模式幣橫行,交易所和項目方聯合起來量產化、流水線化IEO,而一些相對于理想化一點極客一點的項目反而到了一種沒交易所愿意上的情況,你怎么看待現在的這種現狀?

首先我覺得評判一個項目比較忌諱的是把市場因素和技術進步完全剝離看待。

星云創始人兼CEO徐義吉出席了貴州國家數博會“區塊鏈應用高峰論壇暨DemoDay對話”:5月28日星云鏈創始人徐義吉在貴州舉辦的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區塊鏈應用高峰論壇參與對話。他和其他與會嘉賓一同針對“怎么發現并打造優秀的區塊鏈應用項目”進行了討論。在發言中他提到,區塊鏈本質是對數據的確權,有些項目是重資本的,并不特別側重真正的開發者和用戶。一個區塊鏈系統想要真正的發展,一定要在用戶和開發者身上發生變化。星云認同數據的價值和應用的價值,并圍繞這一點打造了星云的價值尺度、原生激勵和自進化三個特點,希望能讓更多真正有趣有用的應用在星云鏈上產生。星云鏈(NAS)是致力于構建可持續升級的良性生態3.0公鏈。(已于3月29號主網上線)[2018/5/28]

在一個大家都忙著造錘子的時代,雖然錘子的質量也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找到釘子在哪。

昨天在Chinajoy,loom的CTOluke跟我說,我們現在已經擁有了很多技術上的expertise,但是能解決的問題真的不多。

就是極客是帶來先鋒思路的,但是如果完全沒有市場化的能力,它可能就只是先烈。而能夠站在巨人肩膀上,用合適的方式傳遞給更多的人所熟知和認可的,可能就會成為那個先驅。

回到你說的這個問題,我覺得那些的確是市場亂象,從概率的角度上來說,一定有人是僥幸從中賺到錢的,但是這種虛假繁榮一定是階段性的。

從鐘擺理論我們知道你今天虛假繁榮趴體得有多嗨,明天你就會多痛苦。

那極客的項目,更應該思考的是從哪一兩個點突破,找到你的釘子在哪里,努力讓自己成為先驅而不是先烈,否則的確不能怪交易所對別的項目青眼有加,因為人性本身就是趨利避害的,市場價格雖然不一定能合理反映價值,但是它會影響市場的信心。

Q9:在賺錢和行業可持續發展或堅持自己的投資邏輯之間怎么選擇?你們會投一些看起來大概率會賺錢但是確實包裝過的垃圾項目或者資金盤嗎?

堅持自己的投資邏輯和賺錢并不矛盾,如果真的有思考過,覺得自己已經看明白了,那按理說是會賺錢的。如果一次、兩次沒有賺錢,就該疑問自己的邏輯是不是真的正確了,當然如果還是覺得是合適的話,那就交給時間吧。

當然,用橡樹資本霍華德馬克斯的說法,錯誤的時點買入了正確的資產,你也可能付出嚴重的代價,因此判斷自己在周期的什么位置變得至關重要。當然怎么判斷這個是另一個很長的話題。

并不是所有賺錢的項目都需要經過九九八十一難才能開始賺錢的,對于資本的多樣化分配也是我們專業工作的一部分,不然怎么保持流動性、可持續地投資呢。

純粹的空氣和垃圾我們是一定拒絕的,這是我們的底線。

但是運用一些金融工具進行金融工程的編輯,這在華爾街是非常常見的做法,或者項目運用一些傳播手段讓更多的組織和個人對某事物的價值產生共識,如果作為投資人比別人早看的懂這個后來形成的共識,那對于早期支持者的獎勵我覺得是合理的。

人類的歷史發展就是基于傳播學的,區別只是在于傳播的內容是否真的有內在價值。傳播可以說是一種讓價值從低估回歸正常區間的做法,當然我不否認常常它也會超出正常區間。所以還是要努力讓自己比別人對于大小周期的位置更加敏銳。

德國財政部支持就比特幣監管展開對話:據德國經濟周刊報道,德國財政部支持就比特幣監管展開對話。[2018/1/19]

Q10:在國內幣圈不多不少都會有一些神化國外資本,丑化國內資本的現象,比如我們經常會聽到國外的什么USV、a16z、Polychain等聽到的評價都比較正面,然后提到國內的一些稍微大點的資本評價都比較負面,你認為為什么會有這種現象?你又覺得國內外的加密貨幣領域資本機構的主要差異在哪里?

首先從我個人接觸到的優秀國內機構投資人來說,與其說像有些人認為是海外機構的認知更超前,我更愿意理解為海外擁有更悠久成型的投資人持續觀點輸出的習慣。

在長期堅持定期輸出投資備忘錄、筆記之后,海外機構的一些認知會被廣泛傳播,因此我認為這是國內投資一些機構可能會相對短板的地方。

其次不可否認的有語言的限制,英語文字確實跨國傳播力更強,因此你會發現很多有多語言運作能力的資本往往能調動更多的資源。跨國的能力,涉及到打入社交圈,也自然涉及到拿得到的標的源。

不過很有意思的一點是很多人在作出一些評論的時候喜歡把自己放在道德制高點上而忽略了其他的一些評判因素。

并不是說應當縱容一些無下限實現回報的行為。但是對于一些海外的基金有時候評論者會忽略了評估實現回報率,這可能也會有失一些公允。

Q11:很多投資機構的合伙人網紅化,像Multicoin的Kyle,像Dovey,甚至于說像LindaXie。你如何評價這些KOL和這個現象?有沒有嘗試想過成為下一個資本界的網紅嗎?

有這個優勢的機構和個人的確還是能給自己帶來一些可擴展的資源,通過做自己擅長的事獲得紅利無可厚非。

我覺得知道自己擅長什么就做什么樣的事情很重要。網紅不是我最佳的定位,主要是我們在運作流量方面上可能缺少一些這個優勢。

但我會愿意去輸出一些我能講得清楚的邏輯,希望激發更多的社區探討,甚至自己去做一些新經濟實驗做一些落地探索。

我認為純粹吸引流量、博眼球的事情對我們來講意義不大,因為最終我希望的產出的是對區塊鏈社區有正向推動的思考,那如果正好能獲得一些同道中人的認可或者批評從而進步,那我覺得可能付出就值得了。

Q12:Placeholder有點像USV旗下的具有實驗性質的投資機構,Placeholder發表的投資主題論文相對也很純粹,很多文章不會涉及自己投資的項目,而Multicoin的Kyle由于每次都要在文章中刻意奶一下自己投的項目,從而被大家戲稱為奶幣作家。如何看待機構在寫投資主題論文的時候過多的、刻意去奶自己投的項目這種現象?

我覺得看怎么定義刻意吧。不可否認在一些私下或者公開場合,或者在一些輸出的時候我們在談論自己的投資邏輯,會用自己的一些投資組合來作為闡述邏輯的佐證。

堅信自己的投資邏輯的人,可能自然而然確實是會跟大家推廣自己按照邏輯作出的投資的案例。

當然Placeholder也是比較遵循自己的投資邏輯的,私下和chrisburniske聊的話他也會講他覺得xx因此投了xx。不過他們投的很多項目價值都還算是被大家所認可,大概也不太需要怎么奶了吧。哈哈。

怎么區分刻意和過分我覺得取決于奶的項目是不是真正體現了投資人所堅稱的邏輯吧,還是說為了奶而奶。

比如我之前有提到看好TON和MOB,是因為我們堅定看好泛Web3生態去中心化平臺。當然我們投的項目屬于Web3或者泛Web3生態的不止那兩個,嘻嘻。

Q13:幣圈的去散戶化的進程非常明顯,聽到很多從業者會這樣說:留給我們散戶的時間不多了。對于沒有資源、關系和信息優勢的散戶來說,如何在愈發機構化和專業化的加密時代,和整個行業共同成長去吃到行業的紅利。是投資嗎?如果是投資,投資什么是對散戶來說最合適的。

行業紅利有很多種吧,解決了你的用戶痛點或者讓你有更快樂的用戶體驗也算是一種。

但是如果只是說金錢收益,那可能大概率是投資了,也有一部分是你作為早期用戶能夠接受到的平臺的獎勵。

我覺得在決定投資之前,你要考慮的是你的風險承受能力,你有多少錢能放在這里跑。相信做資管的或者買過比較大額投資產品的,對那套風險評估問卷非常熟悉,其實這個是最根本的出發點,因為這筆錢在你生活中的地位,決定了你能吃下多大風險的投資組合。

比較基礎的,自然是定投比特幣,或者是自己覺得自控能力一般/難以抵抗自己的人性的,也可以投資能夠確保比較靠譜的平臺售賣的云算力合約,不過在現在業界亂象叢生的情況下云算力還是有一定的風險。

如果有更多的余錢,對生活影響不大,真心推薦仔細研究一下主流的一些幣種,選擇自己喜歡的投入資本。通過自己的鉆研,賺到收益,這其實是一種很愉快的體驗。而且你喜歡這個項目的話,確實會很自然就想知道項目最近怎么樣了,過得好不好之類的。:)

對于散戶投資者,需要克服的真正困難可能是過度交易,所以避免過度交易的其中一種解決辦法是,你真的覺得自己看懂了你的投資,你才會有充足的信心不去過度交易。

Q14:如何看待目前市場中浮躁的氣氛。具體表現為:幣圈的人都喜歡說一句話:拉盤就對了。只看結果,卻不看背后有無邏輯。以拉盤與否論英雄。不是說拉盤不對不好,而是說正常的投資背后一定包含了某種邏輯。但現在大家不看邏輯,不討論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和革新,唯有拉盤。這種畸形的現象何時才能緩解。

這個問題如果是問具體的緩解時間點,就好像熊市底部的時候你問我啥時候才能回到6000以上一樣,其實挺難回答的。

但我覺得這個反映出來的問題一個是,很多人有錘子,但是我的小可愛釘子在哪里?

另一個更重要的是,一些項目的經濟機制設計的不合理,項目本身進展真的很不錯,但是就是不漲、代幣不反映項目整體進展的價值。

比如某去中心化金融代幣鼻祖。

所以我覺得它需要一些錘子的死去,還可能需要有一些項目自我革命讓它的價值體現更為合理。

比如說在比特幣減半周期前,許多錢從虛假繁榮流入比特幣,那么泡沫可能會有所爆破。「潮水退去你才能看到誰在裸泳。」

Q15:接觸過很多傳奇投資人和牛逼的投資機構,都有各自不同的投資風格和體系,卻無一例外的都表示:重倉出奇跡,要想富,下重注的類似觀點。ContinueCapital的匹馬在《致軍班書》里也曾提到:有人一直探求致富代碼,別人告訴了你,你敢買么,買了你敢重倉么,重倉了下跌的時候你心態能穩定么……所以你只有熟悉了背后的邏輯才能胸中有丘壑,不為外界所干擾。你覺得對于普通投資者來說,適合重倉一個幣嗎?重倉風險大不大?到底怎么樣的倉位才是重倉?如何看待重倉?

我可能會換種說法:買你自己喜歡的,你想明白的,并且認可邏輯的。

這幾點,缺一不可。有些你可能是理解了但是不一定認同邏輯的,認同邏輯了還有一些很細節的因素決定是否喜歡。

把這個捋一遍下來,你會發現,哪怕專業投資者都沒辦法同時兼顧很多項目,何況普通投資者。事實上,你會發現同樣全身心投入的基金,經歷了熊市以后,只投了10-20個項目的,基本都跑贏了同一段時間內投了50-60個項目的基金。

我反而會覺得普通投資人,在資金量有局限的情況下,本著對自己投資組合負責的態度,更應該「重倉」。這里的「重倉」我覺得是同樣體量的錢,投更少的標的,比如別人投4個,你就花相當的時間,選出自己喜歡的一兩種。

如果真的對自己的投資負責,如果當自己的20%倉位都在同一個標的上,是會盡力關注的,而對你自己自愿選擇的項目的真心喜歡,恰恰是能讓自己堅持關注的前提。

以下為真本聰社群成員對嘉賓的自由提問:

Q16:上半年來出現了很多分片項目,ETH也在往分片方向發展,涅槃資本看好哪個方向?未來的投資方向都是什么?

如果從擴容的角度來說,相比于分片,我們可能對跨鏈的解決方案更加喜歡,主要原因是可延展性和更好的兼容性。未來投資和已經布局的方向,上面提到的,端對端加密、去中心化代理、域名等,然后就是衍生品交易平臺和傳統資金等入口。

Q17:目前很多項目都在做公鏈,但是其實又不需要這么多,你覺得這么多里面哪些會最先走出來?你看好那些沒有融資過也沒有預挖的項目么?你們基金會考慮投資或持有這樣的代幣么比如最早期的時候持有比特幣。

公鏈哪個能走出來,我很難直接說誰行誰不行,但是還是回到剛剛的討論,先行項目的確有不可否認的先發優勢。

沒有融資和預挖的,很多都是礦幣嘛。在之前大熊市的時候,Grin就是因為他的公平性吸引了一大批人,但是也是因為缺乏更合理的激勵機制因此組織層面上存在困難。

我們自己是有參與一些這樣的代幣的。對于這樣的代幣,其實最早期在Bitcoingtalk上的社區愛好者是有一套自己的投資策略的,我們也是在投資的過程中學習了其中的一些,當然現在有些機構進入也不可否認地會有些打亂了原先的發展步調。

Q18:聽說你挺喜歡Aragon這個項目,是真的嗎?你怎么看待DAO這個題材和Aragon這個項目?是會爆發還是會成為歷史炮灰?

我沒有說特別喜歡Aragon。我認為Aragon的確是一個很有勇氣的探索,但是首先從鏈上治理的角度來說,我想問的是它是否真的需要一個protocol?其次,我認為在過于早期的情況下,需要社區治理的情形真的并不多。

我認為每一個單獨的case,專門設計一個治理模型,然后隨著時間推移,模型積累下來,形成可歸納的素材,才會產生所謂更通用的SDK。所以我覺得DAO現在需要的不是一個通用的模板,而是更多踐行和探索者。

Q19:你是如何看待Polkadot和Cosmos?

兩者的對比猶如確實蘋果對橙子。同時有幾點我覺得比較值得提及的:一個是我跟國內某知名Web3支持者社區交流后,覺得Cosmos的IBC配合Polkadot的Substrate,會有一個很好的結合。

其次是經濟機制上,兩個都比較少考慮到流動性在市場條件下的重要性,從Cosmos會比較堅持讓大家質押而缺乏其他流動性和價格穩定的抓手就能看出,然后從Polkadot的巨額融資帶來的二級市場買盤潛在動力可能不足也能看出。

然后可能波卡插槽拍賣的機制,潛在的門檻會比較高,這個也是個雙刃劍。

Q20:根據您的投資經驗,硅谷、中國、歐洲不同地區的項目和團隊的各自優勢在哪里?

中國的團隊很有闖勁,但是可能會需要更多定期回顧一下之前走過的路,拔高一點看。硅谷的項目極客精神非常強,更有創造力,但是應該更落地一些。歐洲的項目有相當多的進展還是有點慢,但是他們還是比較專注的,沒那么受到亞洲的一些狂熱的影響。

Q21:在那篇「一個加密資產機構的投資觀」里面覺得,價值儲存BTC比智能合約平臺ETH更具備升值空間,你認同這種看法嗎?同時也有另外一種可能,就是ETH也會逐漸發展出貨幣屬性,你如何看待這種后來者的技術創新對前輩的吞噬或者說顛覆?

BTC和ETH的對比在任何層面上應該都比較難說算是顛覆或者吞噬吧。

BTC的頭部效應很明顯,而且激勵機制因為簡單反而更容易維持下去。而且它的確是打開大眾對這個世界認知的第一把鑰匙。

以太是個不斷自我更新的平臺,金融屬性來說,它原來更像是融資工具,然后隨著不斷上面金融和其他應用的建設,還有一些它的擴容、中間件解決方案的成長,它從某種程度上也像PoW一樣有了一點PoW機制里面的價格地板。

Q22:涅槃資本有沒有牛市中厭惡風險而錯過大的盈利和浮虧時喜歡風險而虧損更多?涅槃資本的風控部門做的怎么樣?

我們覺得牛市逃頂對于一些專業投資人來說可能心態上更容易把握,因為會考慮風險控制;但是熊市敢抄底,「敢于接住下落的刀子」,這一點不僅是對周期的判斷,還有更是敢于在市場頹靡的時候鼓起信心的勇氣。

后者比前者在人性上更難克服,會有在熊市錯過的好資產,但是的確不太有因為貪婪而等到泡沫爆裂才后悔的情況。我們的總結是,你很多時候無法在最頂部跑掉,和你大概率無法買在最低點一樣。

Tags:區塊鏈WEBWEB3JUS區塊鏈運用的技術中不包括哪一項基本技術3WEB價格WEB3.0價格JUST

抹茶交易所
BiKi.com關于上線HL的公告(08-07)_BIKI

尊敬的用戶: BiKi.com即將開放HL的充值、提現,并開放HL/USDT交易對,具體時間如下:1、開放充值時間:8月6日10:00;2、開放提現時間:8月6日10:00;3、開放交易時間:8.

1900/1/1 0:00:00
好幣有好價:“億元尋寶”計劃背后的價值發現邏輯_OIN

365*24小時不間斷交易、T0交割、沒有漲跌幅限制、缺乏有效監管、比注冊制門檻還低的ICO和IEO制度......這一切近乎理想主義的制度體系,最大限度地釋放了幣圈的創新力量.

1900/1/1 0:00:00
Gate.io階梯費率調整方案用戶反饋意見調查_GATE

近日,Gate.io發布公告《Gate.ioVIP手續費調整以及GT持倉獲得VIP方案公告》,希望用戶能夠通過提交工單提出對費率調整方案意見.

1900/1/1 0:00:00
節點生意經 EOS超級節點如何多元生財_EOS

文字及數據|Carol編輯|Tong設計|Tina來源|PANews.ioEOS作為PoS類共識機制中最知名的項目,隨著今年Staking的興起,EOS超級節點的經營之道也一直備受關注.

1900/1/1 0:00:00
聽證會告一段落 USDT下一個事件與柚子有關_VOY

今天的封面是《信仰的寓意》,約翰尼斯·維米爾聽證會悄無聲息地結束,大餅價格和USDT的匯率幾乎未受影響.

1900/1/1 0:00:00
北航教授蔡維德:沃爾瑪發行穩定幣破壞力恐超Libra_區塊鏈

光大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在數字經濟央行擴表可能靠發行數字貨幣8月3日,光大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在微信公眾號發文,整理其在CF40首期“金思匯”上的演講.

1900/1/1 0:00:00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