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幣交易所 以太幣交易所
Ctrl+D 以太幣交易所
ads

比特幣投資行為學研究:為什么人們難以接受比特幣_比特幣

Author:

Time:1900/1/1 0:00:00

本文為轉載文章,作者Velaciela,原文鏈接:

https://velaciela.ms/hardtoacceptbtc

一個比特幣的投資行為學研究

為了回應我自己三年前寫的《我為什么沒在比特幣上發財》中的一些疑問。當時我寫下了這段話:

要說對比特幣的了解程度我絕對不算高,但也絕對不能算外行。作為當時所謂幣圈的大V,所謂的投資者,我在網上的影響力一點也不小。甚至寫過很多有關比特幣的專業論述,而且事后被事實證明。對比特幣的觀點,我從來都沒出過大的差錯,從對基本面的把握上看,對bitcoin基本面的研究,是我歷次投資項目中知道的最多的,遠超其他個股的調研深度。應該說貢獻10倍漲幅絕對不為過。

但是事實上也沒有用。比我更專業的專業礦工,礦場公司的程序員,能夠自己寫礦池程序,自己設計ASIC的牛人,最后賺錢的也是極少數,大部分公司最后走向倒閉,這批人也不知去向了。所謂的技術專家、密碼學家,兩年后多不知所終。甚至我們當年還請出凱文凱利來公司捧場,下場一樣是然,并,卵。也許比特幣這個東西驚世駭俗,超凡入圣,我們這些凡人無法把握?

又經過兩年,期間又走了很多彎路后,大賺大虧…我現在可以有限度的回應這個問題了。其實這事情很復雜,也很簡單,如同人類千百年就是弄不明白為何輕重物體同時落地一樣,因為不知道“空氣阻力”。

一旦知道了空氣阻力的存在,這個問題就解決了。更重要的是,一旦了解到控制變量法后,科學研究的大門就開啟了。如同《球狀閃電》里的丁博士所言,那樣慘重的犧牲結果是毫無價值,因為方向都完全錯了,走上了南轅北轍之路。當然,這樣的犧牲也是值得尊重的,不過不在我們的討論范圍之內了。你看我又扯遠了。

李笑來說,傻逼的共識也是共識,但是我這里想先知道,傻逼為何會形成這樣的,而不是那樣的共識,傻逼的決策依據和決策過程又是什么,我們如何調整自己的決策,才能不當傻逼?

Blockstream與Sevenlabs合作推出去中心化比特幣交易所XDEX:金色財經消息,Blockstream、Sevenlabs與Poseidon Group合作推出了比特幣和證券資產的去中心化交易所XDEX。XDEX建立在開源協議TDEX之上,預計將于2022年第四季度在IOS和Android上推出。(Nasdaq)[2022/9/3 13:06:45]

這就是這個研究系列的意義。和菜頭寫作的《我所認識的李笑來》一文,其實已經開始揭示這個問題了。這篇文章作于李笑來因非法集資正處在輿論風口時。

你得承認一件事情:今天有許多事情復雜到完全超出了你的理解能力。它不單挑戰你對資訊的處理能力,不單挑戰你對技術的領悟能力,更挑戰了你的心智模型—對這個世界的認知方式。

我們中的大多數,都生活在自己熟知的領域內,因此認為自己掌控了一切。其實,那不過是整個世界的一小瓣碎片。不相信的話,你可以試著找個完全沒有任何經濟學基礎的人,給他講解一下股市里“蒸發”掉的錢跑去了哪里?記住他的反應,然后思考一件事情:對于你而言,是不是也存在像他那樣無法理解的“蒸發”問題?你是不是也如同他一樣的迷惘,試圖全力去理解但是毫無任何成效?

在這里,我需要借用和菜頭的這一段,作為我的開頭,因為他已經把我想的都寫出來了。

比特幣的復雜程度是任何一個外行人都難以想象的,但是如果研究明白了,又是相對簡單的,至少是可理解的。這就涉及到專業性問題。沒有人愿意承認自己“不懂”,承認自己不懂而又愿意自學的人就更少了。遇到新事物,妄下定論,胡亂評價是人的本性。更可怕的是,比特幣本身就是“錢”,沒有再一步的變換過程了——如果沒經過極其嚴格的訓練,甚至是失敗和反思,幾乎不可能把比特幣系統從你有生以來對“錢”的臆想,幻想和幻覺中分離出來。

比特幣第三大巨鯨在一天內投入近1.4億美元購入2700多枚BTC:12月7日,據Crypto Quant分析師Venture Founder透露,第三大BTC巨鯨在一天內購入2,700多枚BTC,過去兩周內累計購入超5,600枚BTC。

據數據顯示,BTC自12月4日從58,000美元暴跌至42,000美元的低點時,該巨鯨沒有進行任何購買行為。但在12月7日早些時候,BTC收回50,000美元支撐位后,該巨鯨以平均50,621美元的價格購買了2,702枚BTC,本次購買投入接近1.4億美元。此外,Venture Founder還發現自11月22日以來,該巨鯨已經積累了5,624枚比特幣,按發稿時的價格計算,價值約為2.9億美元。[2021/12/7 12:56:34]

這和你的學歷,經歷,能力甚至都沒太大關系,可能有那么一點點關系,但是關系不大。我在幣圈里見過很多人中龍鳳,中科院的,清華北大的,企業家,創業者,留學的,寫書的,搞VC的,當然也有草根出身的,農民,工人,傳銷的,詐騙的,還有刑滿釋放的,學歷從小學到博士后都有,但是共同的一點是,幾年比特幣暴漲下來,這些人大多沒賺到什么錢,甚至是虧得一塌糊涂,不比我這個文科生好到哪里去。我后來還聽說孫正義也虧了錢,但是就是有那么幾個人成功了,除了李笑來之外,我還認識幾位比特幣領域的成功者,可是他們的出身,背景和知識專業卻似乎毫無相似之處。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自己在股市里的經歷告訴我不該是這樣的,這不僅讓我困惑,更激發了我的好奇。

1.比特幣不是任何人熟知的領域

比特幣不是“數字黃金”,不是“龐氏騙局”,不是“貨幣”,也不能取代“法定貨幣”。比特幣就是比特幣,比特幣是區塊鏈的一種應用。區塊鏈就是區塊鏈,不是“賬本”也不是“數據庫”。

比特幣是區塊鏈的一種應用,區塊鏈是由區塊按照特定結構組成的,帶有不可撤銷的安全性的數據結構。這種安全性來源于現代散列算法,如SHA-256或MD5之類的。區塊鏈可以有公私鑰制度,也可以有其他制度,但基本都是按照一系列特性的密碼算法來保證其授權。

日元市場占據比特幣交易的43.04%:根據cryptocompare數據顯示,比特幣目前全球均價9421.21美元,漲幅0.71%,在全球的交易量中,日元占比最高達到43.04%;USDT排名第二占比達22.93%;USD排名第三占比達22.74%。日元交易幾乎占據了比特幣交易的半壁江山,可見加密貨幣在日本市場的火爆程度。[2018/5/8]

這如同原子就是原子,原子不是分子,不是中子和質子。原子也不是夸克堆成的一堆。原子就是原子,就是它的元定義。原子是由更小的組成部分構成的,但它們不是一回事。有時候如果比喻不恰當,還不如不比喻,把基本粒子比作小球之類的東西,很大程度上是不恰當的,特別是在討論它的微觀特性時。

這種艱難晦澀的定義和技術細節,對于大部分人來說,這和魔法沒區別,法師訓練師會告訴你沒有奧術天賦,讓你回去干點別的。

投資者通常對基本面并不是一竅不通。雖然五谷不分,不辨麥粟,投資者做石油期貨知道那是用來開車的,雖然它不知道該怎么開采,做動力煤知道那是用來發電的,雖然電線正負極都分不清。投資者都知道云計算,雖然大部分人一輩子也不知道root是什么意思,但是知道網站需要服務器,云計算就是某種很先進的服務器,是給網絡行業提供服務的。

但是比特幣——這一堆名詞堆在一起,直接就是錢?至少說,直接就是資產?太可怕了…完全挑戰了人的常識,加上魔法一樣的技術細節,也難怪為啥區塊鏈不是被盲目追捧就是被盲目貶低,因為大家根本不知道他們在說的是個什么。在沒有基本面信息的前提下,光看K線圖,自然是漲了是偉大的技術革命,跌了就是龐氏騙局啦。

2.面對具有強大威力的抽象事物的心理反應

技術復雜是一回事,直接跟錢掛鉤是另一回事,兩件事放在一起,還會發生奇妙的化學反應。按照假總的說法,生態化反了。

去中心化?比特幣和以太幣們隱藏著真正的“壟斷”:美國康奈爾大學計算機系的數字貨幣專家Emin Gün Sirer在最近的研究中發現,比特幣挖礦前四位的機構占有大約53%的挖礦份額;以太幣系統的集中度更高,排名前三的挖礦機構占有61%的挖礦份額。此外他們還發現,全球56%的比特幣挖礦軟件和28%的以太幣挖礦軟件集中在數據中心,顯示出比特幣的經營更加公司化。[2018/1/22]

回到本段最開始說的原子這個例子,原子、輻射這些科學概念的定義對人的感官是完全抽象的,人看不到原子,更看不到其內部結構,也感知不到輻射。但是這么一個純抽象的東西,如果在宏觀尺度釋放能量則給人以巨大的震撼。神秘的原子能,恐怖的核毀滅,以及殺人不見血的“輻射”,如果說蘑菇云的震撼是感官上的,那么“輻射”則讓人有一種看不見鬼的恐懼。神秘而抽象的原理和暴烈或冷酷的死亡結合,怎么不會產生巨大的恐懼呢?所以民眾談核色變,以至于要搶鹽,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不論科學家怎么解釋都毫無作用。

區塊鏈、比特幣則是另一種東西,抽象的數學算法,神秘的運作機制,還有神秘的創始人中本聰,人無法像黃金或現鈔一樣想象私鑰是“錢”,特別是極大量的錢。我記得我第一次嘗試將較大價值的比特幣離線儲存時才發現我很難接受如此多的財富僅僅停留在一張自己寫的白紙上,如果這張紙丟了就什么都沒有了,沒有人能幫我找回。而當我試圖備份計算機上的錢包時,我才發現此時我開始懷疑計算機的運作原理,想搞明白存儲設備的物理結構,想知道這臺價值不過一千美元的設備是否足夠可靠,以至于能安全的儲存一個巨大的價值。

這時如果仔細審視我們習慣的世界,發現其實那才是一種自我安慰。比如說“銀行”這個概念,和“信用貨幣”是綁定在一起的。我們想到銀行,想到的是去的那個銀行,其實那只是個營業場所。“銀行”是不可見的金錢工廠,事實上我們能看到的只是辦公室和工作人員,銀行的真正系統是不可見的由無數借貸關系組成的網絡。實際上是這個網絡維持著信用貨幣的運行,銀行是完全抽象的一種結構。

對沖基金Pantera Capital首席執行官丹?摩爾:比特幣可能會下跌50%后再走高:專注于數字貨幣的對沖基金Pantera Capital的首席執行官丹?摩爾(Dan Morehead)向CNBC表示,比特幣價格可能會下跌50%,然后再升至新高。丹?摩爾以72美元的價格購買了比特幣,“對于像比特幣、Ethereum和Ripple這樣的大型區塊鏈,我們正處在一個幾十年周期的第一回合。未來會有暴漲,也會有暴跌,但我們正處于大牛市的底部”。[2017/12/21]

一談到紙幣信用,人們就會想象出央行,甚至“國家”,并動不動就要談到“武力”——這似乎是他們腦子里僅有的能想象到的東西。我想沒幾個人真的登上過美國的航空母艦,也不可能知道現代飛機是怎么飛行的。當他們想到“國家”和“武力”時,其實腦子里只是出現了若干個電影和電子游戲里的畫面而已。而真正他們想要的是把手里的抽象符號關聯到這些想象的事物上,并幻想著這些東西可以保護它,哪怕自己并不是美國人。

其實仔細思考的話,按照“美元霸權”的邏輯,世界上的的第二貨幣應該是盧布,第三貨幣是人民幣?

而比特幣連銀行的營業廳都沒有,只有一個字符串,這個字符串就是你的錢了。這種感受恐怕是歷史上第一次了吧。更可怕的是我們完全直觀理解為何這個字符串可以保證你的錢就是你的,僅僅是因為數學和物理的原理。我幾年前第一次寫文章介紹比特幣的安全性時,才發現這件事如此超出人類大腦的把握能力——地址空間碰撞概率如此之低,基本可以等于無窮小。如果按照最理想的計算機來說,達成一次碰撞所需的時間也為宇宙壽命的幾十次方之多。對于一個有基本數學和物理知識的人而言,“美國”,“美元”之類的概念,還有什么可以拿來類比的必要嗎?

更麻煩的是非技術領域的概念,比如說漏風漏雨的礦場,如此脆弱如何保障安全?如果各國禁止比特幣怎么辦?人們信任黃金幾千年了,憑什么接受新事物……這些問題看起來很簡單,但仔細想起來都是一個個大坑,都涉及到學,哲學,博弈論,認識論等范疇,屬于社會學領域的基礎問題,甚至很多迄今也沒有一個合理的解釋。從這點上看,比特幣作為“社會實驗”確實恰如其分。

但是投資者在面對比特幣背后深不見底的概念深淵的同時,K線圖帶來的震撼是如同核彈爆炸一樣,在平地看到財富的火山爆發,沒有時間留給思考。神秘的比特幣,不明覺厲的科學原理和巨大的財富效應相結合,在人的內心一定會產生極其瘋狂的投機沖動。反正也不懂,也不可能短時間內弄懂,但是漲了,而且是暴漲了!——先買了再說,不買豈不是落后了,實在不行,買了再研究嘛,再不行買了再賣了也行啊!

然而K線圖也有高山瀑布,下跌的恐懼也是切實存在的,當下跌的恐懼與看不見摸不著的數字資產相結合,那種恐懼就是“本來什么都沒有的東西,萬一歸零了怎么辦?”。不像股票下跌還可以想象公司有工廠和資產,無從具象化的比特幣從高處跌落,心理幾乎找不到任何錨點,這種恐懼要遠大于股票投資。這時,之前沒搞懂的那些問題都開始浮現出來,這個也不確定,那個也不確定,看著幣價急跌,這么多問題哪個都不懂,還是先割肉了吧…

當無知與貪婪恐懼相結合,數字貨幣暴漲暴跌似乎就有了一個心理學解釋。

3.不懂裝懂也是一種心理需要

面對一個全新的事物,它的原理極其復雜,對于大部分人而言長時間都無法理解,也無從從感官層面上想象,同時又會對你的財務情況構成巨大影響,無論這種影響是何種方向的…

人們總是要把它合理化的!無論是盲目崇拜也好,還是嗤之以鼻也好,我們無法接受一個“我們不能理解的東西”存在在我們的世界里。大腦必須給它找個解釋,無論這種解釋是什么。

于是,最有代表性的情況就是排斥。直接斥之為騙局是最好的,因為我們大腦中有關于騙局的知識和想象。而且斥之為騙局,還給了自己不參與的理由,自己不參與,看著K線圖又眼饞,如何向自己解釋,我不要去投資比特幣呢?自然是說,這是一個騙局,別看你們現在賺了錢,早晚要賠光的。

而已經參與進去的投資者,又知道比特幣可能暴跌,同時還不清楚為何比特幣有一定價值,其技術體系的意義何在,自然無法給出自圓其說的解釋。特別是比特幣下跌,被套后,往往開始套用股票期貨市場的概念,試圖證明這是一個正常的“市場波動”。坐了幾次電梯后,自然試圖用那一套炒作手法,結果當然是踏空下車,看見比特幣揚長而去。而另一些投資者則有FOMO情緒,高位追進后被套住,恐懼又讓他們認定這是個龐氏騙局,進而割肉離場。

人總要給自己一個說法,如果比特幣給不了,那就自己給自己編一個。

4.為什么人們難以接受比特幣

那么,之前的一些疑問就似乎有解釋的方向了。為何在幣圈成功者的背景幾乎毫無相似之處,為何學歷和工作經驗無法幫助在幣市投資成功?

我這里嘗試給幾個解讀:比特幣就是比特幣,是全新的事物,無法直接套用舊經驗,且是完全抽象的數理邏輯為基礎,通常其他行業的經驗,知識對理解比特幣沒有直接幫助。如果盲目套用其他行業的邏輯和范式,而很容易受到誤導,甚至南轅北轍。加上密碼學是極其專業的知識,通常人的學術背景幾乎沒有用處。哪怕是計算機專業人士,如果不是在這個領域內有較深理解,也無法立即把握區塊鏈的技術特性。

無法把握技術特性,看起來是無足輕重的,但是在關鍵時刻也許是致命的。看不見摸不著的財富,就直接依賴于一些自己也不懂的計算機知識,且這些知識連一個科普程度的解釋都沒有,恐懼,迷惑,崇拜等各種思想油然而生。特別是在價格劇烈波動或漫長持倉過程中,以及發生重大事件時,技術背景不牢,特別是一知半解的,很容易被洗下車。

純抽象的比特幣和極其強烈的財富效應直接掛鉤,對普通人的價值觀構成重大沖擊。不光普通民眾,就連一般的社會精英分子也難以駕馭這種沖擊,拿通常做生意,做投資的思路來應對,不吃大虧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什么VC基金經理,股票高手,小企業主,大學教授之類的通常社會上的“成功者”在比特幣市場折戟沉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就我進入比特幣市場之前,無非也就有股票和期貨市場的一點經驗,能成功才是不可思議的事。

以上兩點互相關聯,還具有反身性。民眾不懂裝懂,但是受到強烈的財富刺激入市,價格暴漲。而泡沫階段性破裂后,由于民眾無法把握比特幣的價格錨定,價格又瀑布式暴跌,打破之前的反饋循環。極其劇烈的價格波動反過來又強烈干擾普通人的理智,使其無法對比特幣做出冷靜的判斷。這也難怪真正能拿住幣的很多都是些富豪,人家買幣說白了虧了也就虧了,不當回事而已。只要你當回事,通常意義上的理性是蒼白無力的。所以,解決比特幣的問題,其實問題不在比特幣,而在于自己。可是我們并不是億萬富豪,需要靠虛擬幣賺錢,那能怎么辦呢?沒辦法,你只能嘗試抓著自己的頭發飛起來了。

有人說,未經審視的人生是不值得過的。如果你從未對人生仔細審視,未思考過人生的意義,只為了些許利益而來,那么確實難堪此任。我的意思不是說先要當個哲學家才能炒幣,而是說解決數字貨幣問題的鑰匙并不是數字貨幣本身。數字貨幣投資對個人的素質要求極高,而這種要求是隱性的。搞清楚為什么要賺錢,為什么要急于賺錢,人生除了賺錢的意義在哪里,似乎比賺錢更重要。

總之,虛擬幣不是準備給窮人,特別是不愿意學習的人的盛宴。

Tags:比特幣區塊鏈BTC數字貨幣超級比特幣最新價格泰達幣區塊鏈交易查詢btc哪個交易平臺好數字貨幣和加密貨幣的區別和聯系

歐易okex官網
這八個人最“恨” Facebook 但 Lirba 依然是 Libra_LIB

Facebook最新推出的加密貨幣Libra最大的好處是什么?是它的BTF共識算法?是它的Move編程語言?還是基于賬戶的數據模型或獨立的Merkle樹結構? 都不是.

1900/1/1 0:00:00
8BTCCI和8BTCVI快速回落,市場回調獲得支撐,短期反彈震蕩調整_KEN

截至06月28日10時,8BTCCI指數報18002.46點,遠高于納斯達克綜合指數,自發布日起全球Token市場表現好于證券市場表現.

1900/1/1 0:00:00
BaFin負責人敦促全球銀行制定監管標準以應對Facebook的Libra_RAN

據Cointelegraph報道,德國聯邦金融監管局負責人開始敦促監管機構制定標準,以應對Facebook即將推出的加密貨幣Libra.

1900/1/1 0:00:00
HashKey Capital:關于 Facebook Libra 的未來 我們有九個思考_LIB

亞洲領先的區塊鏈投資基金HashKeyCapital對FacebookLibra項目可能會產生的巨大影響發表看法:「Libra的公鏈一旦解決監管問題.

1900/1/1 0:00:00
關于杠桿借貸費率調整為按小時計息的公告_CANTO

尊敬的用戶, 為滿足杠桿用戶更精細化的借貸需求,火幣全球站將于新加坡時間6月28日11:00調整杠桿借貸計息規則,原“按日計息”將更改為“按小時計息”.

1900/1/1 0:00:00
火幣受邀出席日本V20會議 參與行業監管標準討論_區塊鏈

當地時間6月28日,全球領先的數字資產服務商火幣受邀出席在日本大阪舉行的虛擬資產服務商大會,參與和反洗錢金融行動特別工作組及各國區塊鏈行業協會、監管方或政策參與者的對話,為行業良性發展建言獻策.

1900/1/1 0:00:00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