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幣交易所 以太幣交易所
Ctrl+D 以太幣交易所
ads
首頁 > BNB價格 > Info

黑海邊上的幾發炮彈,如何震動數千公里外市場上的麥餅?_BCD

Author:

Time:1900/1/1 0:00:00

夏至節氣前后,正值新麥收獲,農事活動繁重。民以食為天,人們為了填飽肚子已經奮斗了幾千年。

河北省滄州市運河兩岸,農民收割小麥。圖|圖蟲創意

從五谷算起,幾千年來人類已經種植了7000多種作物。經過激烈的內卷式選擇,小麥、水稻、玉米和大豆成為谷物界的“四大天王”。

現在全球80%的食物都來自于這四種作物。但人們全球買賣小麥,讓北非人能用中亞的小麥烤馕,或者西歐人用拉美的面粉做面包,這樣的體驗只占種植小麥歷史中很短的一部分。

文|王亞宏瞭望智庫國際觀察員

編輯|蒲海燕瞭望智庫

本文為瞭望智庫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在文前注明來源瞭望智庫及作者信息,否則將嚴格追究法律責任。

1

從全球種植到全球貿易

大約一萬年前,兩河流域的先民們最早開始收集播種野麥。這種有著沉甸甸麥穗的神奇植物成為打開文明大門的一把鑰匙:人們開始通過定期的收割獲得食物,擺脫了游牧生活轉向固定農耕,城鎮也開始出現。

用面粉制作的烤馕。圖|圖蟲創意

小麥逐漸向西通過希臘途經巴爾干沿多瑙河傳入西歐;向東則通過伊朗和中亞傳入東亞。大航海時代又被西班牙人和英國人帶到了美洲和大洋洲。由于強大的適應能力,小麥在除南極洲之外的大陸都有大規模種植,成為人們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

雖然人們在各地種植小麥,但在漫長的歲月里,小麥一直是地區化產品,土地、勞動力、市場和消費者都高度聚集。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糧食本來就是最本地化的產品,提到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首要特征就是通過耕種自我滿足糧食供應。當時的生產消費都是本地化,長距離運輸以高附加值的奢侈品為主,比起隨處可見的糧食,商人更愿意在有限的空間里塞上絲綢或者香料。

將小麥這種日常消費品變成全球產品,并建立起世界糧食貿易體系的是英國人。隨著“羊吃人”運動的出現,大量英國農民被趕離土地,種植小麥的土地被改造成放養綿羊的牧場,收起鋤頭的農民轉化為城里毛紡廠的工人。為了滿足這些離鄉背土工人們的面包需求,1800年后英國轉變為穩定的糧食進口國,從世界其他地區進口便宜的糧食,從而搭建起世界糧食體系的雛形。

數據:灰度GBTC負溢價率收窄為17.17%:金色財經報道,據Coinglass數據顯示,當前灰度總持倉價值約為226.04億美元,其中灰度比特幣信托基金(GBTC)的負溢價率為17.17%;ETH信托負溢價率為26.65%。此外,ETC信托負溢價為46.96%,LTC信托負溢價為18.25%。[2023/9/8 13:27:09]

不止英國,西歐最早期的一批工業化國家都走了類似的發展路徑,只不過去農業化的程度不像英國那么徹底。這個世界糧食體系的核心是英國進口、俄羅斯和美國出口,外圍則是少數工業化國家,依賴殖民地和不發達地區的廉價糧食來補充自身的缺口。

對于通過工業產品盤剝全球農產品的過程,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有著生動描述:“資產階級使農村屈服于城市的統治。它創立了巨大的城市,使城市人口比農村人口大大增加起來,因而使很大一部分居民脫離了農村生活的愚昧狀態。正像它使農村從屬于城市一樣,它使未開化和半開化的國家從屬于文明的國家,使農民的民族從屬于資產階級的民族,使東方從屬于西方。”

農村從屬于城市,農業國從屬于工業國的結果是,小麥跨越國界,翻山過海,成為一種全球性貿易產品。在大宗商品名單上不只有甘蔗、棉花這些經濟作物,也添加上了小麥這種糧食作物。

2

芝加哥的小麥王座

20世紀初,全球金融市場的重心發生了跨大西洋的移動,小麥也同步受到了影響。第一次世界大戰打破了以英國為中心的世界糧食體系,以美國為中心的新體系開始建立。

2022年10月20日,美國密西西比州,滿載谷物的卡車排在密西西比河沿岸。

兩代體系間有一個顯著區別:英國是糧食的進口國,美國則是出口國。美國生產出大量糧食,賣到全球。一些發展中國家在獨立之初,紛紛制訂了雄心勃勃的工業化計劃,以擺脫幾百年來處于殖民體系下的落后地位。進口廉價的美國農產品,正好滿足其放棄農業,全力向工業出發這種產業升級的需要。

上世紀70年代,美國占了全球谷物出口的一半,在小麥這一品種上也是如此。豐富的糧食資源,使美國手里多了一種影響世界的利器。早在上世紀20年代,美國胡佛政府就宣稱,要用糧食出口與饑荒和無政府主義作斗爭。當手里攥著全世界的糧袋子時,美國人推行政策時有更多的選擇空間。

SushiSwap計劃將V3快速部署到近30個區塊鏈:4月7日消息,SushiSwap主廚Jared Gray表示,SushiSwap計劃將V3快速部署到近30個區塊鏈。根據DefiLlama的說法,SushiSwap V3是Uniswap V3的三個早期分支之一,另外兩個是BNB鏈和以太坊上PancakeSwap V3,以及Metis上的Maia V3。[2023/4/8 13:50:57]

新興市場國家買入美國糧食,打算大干一場,卻大多遭遇骨感的現實。大部分發展中國家的產業計劃陷入了高不成低不就的陷阱——沒有順利實現工業化,且原有的糧食生產體系也被廉價的國際糧食沖垮。比如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東亞和東南亞地區的谷物進口量翻了一番,非洲的谷物進口則增加了兩倍。隨著飯碗被端在別的國家手里,這些國家能不能吃飽,要看國際市場上四大糧商的臉色。

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面對美國廉價農產品的沖擊,一些富裕的國家實行高額的農業補貼,保住本國競爭力沒那么強大的糧食生產部門。同時在進口時設置種種關稅和非關稅壁壘,將外國廉價糧食阻擋在國門之外。最明顯的是在各類自貿區的談判中,農產品準入條款都是最難達成一致的部分。發達國家用力補貼,發展中國家無奈躺平,是國際糧食體系的重要特征。

美國全球糧食中心的寶座安置在芝加哥,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是全球主要的農產品定價中心。烏克蘭的小麥出口價格、埃及政府對市場上每個面餅要補貼多少埃鎊,這些制定權都在數千公里之外位于五大湖區的芝加哥。在那里,美國對世界糧食市場的主導地位不僅體現在所有農產品都以美元計價,還表現在這些農產品都以美式單位“蒲式耳”計量。參與交易的各方,都得牢記蒲式耳和噸之間的換算,再加上本幣和美元之間的兌換,這是一個不小的計算量。

近二十年來,隨著大量原先耕種小麥的土地轉而生產生物燃料作物,美國小麥出口量逐漸下降。目前美國已被俄羅斯和加拿大超過,不再是全球最大的小麥出口國。但只要小麥王座依然在芝加哥,就意味著美國在全球小麥體系中的重要性沒有旁落。

3

價格多變,民生多艱

長期以來一直有以南北方分界的“米黨面黨”之爭。化繁為簡的一碗好飯足以直擊吃貨的靈魂,而小麥的長處則在于形式多變:從蓬松的饅頭到勁道的面餅,從香甜的面包到柔韌的面條,面粉在和酵母結盟后,通過七十二變來滿足人們不同的需求。可國際市場上小麥價格的變化,要比食品櫥窗里的成品更加變化多端。

Yuga Labs聯創Wiley Aronow宣布因患有心力衰竭將暫時退居幕后:1月29日消息,Yuga Labs聯合創始人Wiley Aronow在社交媒體上發文表示,因其個人被檢查出患有充血性心力衰竭,雖然目前的病情并無大礙,但Wiley決定暫時遵從醫囑退居幕后,未來將繼續作為YugaLabs董事會成員擔任戰略顧問一職。[2023/1/29 11:34:17]

糧食市場具有放大器效果,當小麥供應減少三成時,其價格的漲幅要遠超三成。而且價格上漲還會帶來連帶效應,比如全球第二大小麥生產國印度宣布禁止小麥出口,另一個大的生產國阿根廷則考慮提高小麥的出口關稅。在這些國家合力推動下,越來越多的人感受到了糧價上漲對生活的影響。

一個多世紀前,德國經濟學家恩斯特·恩格爾根據統計資料,率先提出衡量食品支出總額占個人消費支出總額比重的恩格爾系數。具體來說一個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用來購買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隨著家庭收入增加,收入中用來購買食物的支出比例則會下降。由于收入很難像食品價格那樣隨行就市,隨著糧價的上漲,恩格爾系數短期波動在所難免。這種波動雖然不會對錢包造成多大考驗,卻會對人們的心理造成沖擊,并進一步提高預期。

在通脹沖擊下,恩格爾系數上升已成必然。西歐是全球最早擺脫全民饑饉的地區,也是全球食品攝入最充足的地區——從其居高不下的肥胖率可見一斑。現在西歐人也被饑餓的陰影籠罩。歐洲央行指出,歐元區食品收購價和批發價飆升逾40%,并預測,“未來幾個月,價格壓力將進一步通過定價鏈影響歐元區的消費者食品價格”。英國《金融時報》稱,有多達100萬英國人,每個月至少有一天沒東西吃,只能餓著。德國新社會問題研究所發布的調查顯示,為了省錢,近六分之一的德國人勒緊腰帶,放棄一天吃三頓飯的習慣。

當富裕的西歐人在高糧價沖擊下,只能忍受饑餓時,那些相對貧窮國家的人更無力抵御這場沖擊。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第二條就是在2030年消除饑餓,實現糧食安全。目前留給世界的時間已經不多了,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認為,目前全球有3億人食不果腹,且人數還在不斷上升。世界銀行2022年6月估算稱,全球食品價格每上升1%,將有近1000萬人陷入“極端貧困”。世界貿易組織總干事恩戈齊·奧孔喬-伊維拉則表示,食物和燃料是全世界貧困民眾消費籃子中最重要的兩項。貧窮國家和窮人受影響最大。

4

糧食危機為什么會發生

V神:在擴容路線圖的最后,以太坊將能夠每秒處理 10 萬筆交易:7月21日消息,以太坊創始人Vitalik Buterin在巴黎的EthCC會議上談到以太坊未來路線圖,包括\"Merge\" 與“Surge”。“在這個路線圖的最后,以太坊將成為一個更具可擴展性的系統,Vitalik說,到最后,以太坊將能夠每秒處理 100,000 筆交易。不過Vitalik也指出,由于網絡的復雜性和變化的速度,追求這些去中心化的目標很困難。(Coindesk)[2022/7/21 2:29:48]

已經有人迫不及待地給現實貼上糧食危機的標簽,這個標簽上一次使用是14年前。2008年糧食危機與金融危機同時出現,全球小麥價格大幅上漲。當時依賴小麥進口的中東國家不堪重負,從2010年北非的“茉莉花革命”開始,一場大規模的動蕩席卷而來,埃及、敘利亞等多國出現了大規模社會運動和隨之而來的政府更迭。

有了前車之鑒,2022年各國面對國際市場小麥價格異常波動慎之又慎。

美國農業部預測,下一個作物年度,小麥的全球供應量將出現4年來首次下降。這一判斷有兩重含義,首先是全球供應量下降并不罕見,即使壞的情況發生,也只是4年首次,全球有著豐富的應對經驗;其次即使供應下降也不等同于供應不足,全球食品仍足夠吃。

即使烏克蘭歉收,從全球看小麥的供應總量依然充足,世界并不缺糧。之所以價格已經高漲,是因為糧食從來都不只是從土地里生產的問題,更是經濟問題和問題。

從經濟上看,小麥價格波動和饑荒的產生,是在分配環節出了問題。阿馬蒂亞·森就憑借對糧食市場價格扭曲的出色分析,拿下199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他認為即使饑餓是由食物短缺引起的,直接原因也是個人交換權利下降。更為重要的是,一個人交換權利的惡化可能是由一般食物供給減少之外的原因造成的。

社會分工使得自給自足難度不斷加大,交換權利也越來越重要,這就使得饑餓在克服固有的生產風險外,還要被疊加市場風險,從物流受阻到貨幣波動,都成為風險點。地緣沖突只是眾多風險點之一,但黑海邊上的幾發炮彈,卻能震動數千公里外市場上的麥餅。

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在解決糧食不足時要靠前發力。社會保障系統就是提供最低限度保障的糧食供應。從1601年英國的《濟貧法》開始,到二戰后脫胎于戰時應急配給制度的社會最低福利保障,都是用最低的成本來調和社會矛盾,保障個體的最低生存權,進而使整體的社會可持續發展不受威脅。對此,有的國家對面粉或者面餅提供大量補貼,有的國家則發放基本食品。

俄羅斯監管機構解除對加密媒體Bits media的封鎖:金色財經報道,俄羅斯大眾媒體監管機構Roskomnadzor已恢復對俄羅斯主要加密新聞門戶網站的訪問。此前,Bits.media由于地區法院的訴訟而被封鎖,其代表甚至沒有被傳喚出席。據悉,Bits.media并不是最近成為監管目標的唯一俄語加密新聞媒體。4月初,Roskomnadzor限制了Forklog.com的訪問。與Bits.media一樣,封鎖同樣沒有任何事先警告或解釋。(Bitcoin.com)[2022/7/7 1:57:43]

這對政府的財政能力和行政能力也提出了較高要求。阿馬蒂亞·森在《貧困與饑荒》一書中建議,要減輕饑荒,公共分配系統就必須掌握大量食物。在特定地區出現糧食短缺時,意味著市場在短期內表現出局限性,難以在糧食這種重要資源的配置上發揮應有作用。因此政府必須發力,讓人們免于忍饑挨餓。但政策制定者要克服的困難之一是,從發生饑荒的最底層,到制定政策的最上層,有關饑荒的信息是逐層衰減扭曲的。

5

綠色革命的成果

技術原教旨主義者總是懷有一種美好愿望,認為農業科技的發展能帶來更高產量,讓人人有飯吃,世上再無饑饉,而且歷史也證明了技術的力量。

農業技術在滿足全球糧食供給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現在全球人口已經達到80億,是半個世紀前1972年38億人口的兩倍以上,但并沒有出現饑饉,就是因為在綠色革命及各項生物農業技術的推動下,糧食生產取得了巨大進步。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綠色革命”是現代農業的關鍵時期。通過長期的農業研究投資產生了新的高產作物,這些作物走出試驗田得到大面積推廣,并與化肥、農機和灌溉技術一起被引入亞洲、非洲和南美洲的發展中國家,改變了全球糧食生產,讓數億人避免挨餓。而且這場綠色革命還在進行,農業從中繼續使用更多的新技術,包括無人機、人工智能、機器人技術和生物技術等,進一步提升作物的產量。

科學技術是第一推動力的效果,在農業領域集中展開。自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成為民眾敬仰的“真正的英雄”,在他的啟迪下,人們為實現“禾下乘涼夢”接續奮斗。國外,在綠色革命中被銘記的代表人物是幫助開拓高產抗病作物的美國遺傳學家諾曼·博洛格,他因此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也是唯一一位獲得這一獎項的農學家。他成功培育出抗病、耐肥、高產、適應性廣的半矮稈小麥,使小麥產量大幅提高。

綠色革命帶來的豐收部分打破了馬爾薩斯預言中的恐怖曲線,人類在抗饑餓和貧困的戰爭中取得了一次勝利。但也有人認為技術只是創造出一個有限喘息的空間,雖然能在未來30年內提供充足的食物供應,但技術的邊際效益遞減加上人類繁盛的生殖能力,會逐漸抵消農業生產的成果。

另一方面,提高的小麥畝產,在很多情況下同樣難以沖破和經濟的阻隔。雖然和半個世紀前相比,技術進步讓目前全球糧食產量比半個世紀前大幅提高,但“ABCD”四大糧商把持全球糧食交易的格局沒有改變。

美國ADM、美國邦吉、美國嘉吉和法國路易達孚掌握著全球超過80%糧食的交易權,它們涵蓋從上游的種植,中游生產加工、品牌到下游市場渠道與供應的全產業鏈,影響全球的糧食分配。在全球糧價居高不下、多國出臺糧食出口禁令之際,雖然有些國家已經感受到缺糧的痛苦,但四大國際糧商的利潤率卻在跳升。人類的悲歡并不相通,一些人因為面粉又漲了幾分錢而愁容滿面時,四大糧商的董事會卻在開香檳慶祝。

農業技術更打不破的藩籬。綠色革命的出現最初與冷戰密切相關,是美國的一種地緣工具。美國當時為了和蘇聯競爭,派大批農業專家去印度、巴基斯坦這些東西方交鋒激烈的國家,通過擴大農業生產穩定社會局勢,并防止蘇聯的侵蝕。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說過:“如果你控制了糧食,那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拿到諾貝爾獎的諾曼·博洛格,也獲得了美國總統自由獎章和國會金獎章。

6

端穩飯碗不容易

2022年囤糧的人多是受到信息溢出的影響,他們在朋友圈里看到諸如“多國禁止糧食出口”“非洲蝗或草地貪夜蛾蟲災爆發”的負面話題,在“大疫后有大災”的擔心驅使下往購物車里堆米放面。

其實有著兒時饑餓記憶的大爺大媽們無需擔心,中國與口糧短缺間的距離,比從販賣焦慮的微信朋友圈跨越到歲月靜好的現實世界還遙遠。目前中國的人均糧食占有量比國際糧食安全的標準線高出近20%,糧食庫存消費比遠高于聯合國糧農組織推薦的18%的水平,糧食已經連續多年豐產、產量超過1.3萬億斤。中國一貫注重打造的“米袋子”“菜籃子”工程,經過多年努力已經凝結成能夠抵御糧食安全挑戰的堅實壁壘。

和中國制造業的不少具體部類依賴國際化供應鏈和市場不同,農業的產業鏈相對較短,本土化程度高,供應和銷售都不太受到國際市場波動的影響。對中國來說,糧食自給率程度高,完全不用擔心外部波動,最多是部分進口的副食品會受到一些影響。比如挪威三文魚、智利大櫻桃、新西蘭奇異果等,在進口過程中會更顯得山高水長。

中國人的碗飯一直能裝得滿滿的,并不意味著世界其他地區會同樣高枕無憂。糧食依賴進口的中低收入國家,其糧食安全將遭遇考驗。

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在全世界人口攝入的卡路里中,有五分之一來自跨國食品貿易,這一比例比40年前增加了超過50%,證明總體上全球食品相互依賴的程度在加深。尤其是全球三分之一的食品貿易和中低收入國家有關,這些國家恩格爾系數相對較高,災情或意外造成食品價格波動,會對人們生活水平造成切實影響。目前,全球仍有約8.2億人正在遭受慢性饑餓的折磨,他們長期無法攝入維系正常生活所需的足量食物。這些人是經濟上最脆弱的群體,生計被破壞、獲取糧食受阻,都是他們無法承受的打擊。

為了讓盡可能多的人吃飽飯,人們需要做的還很多:

第一,加強宏觀層面的國際協調。

有了疫情的前車之鑒,各國正在協調形成一致對策,保障基本糧食安全應該是其中一部分。各國需要積極努力確保重要農產品的國際流動,采取必要措施促進農產品貿易,讓“救命糧”能順利運往急需的國家和地區,運到需要糧食的人那里。還要根據不同國情通過有針對性的投資措施來鼓勵提高相關農產品的產量,以此減輕對中低收入國家食品供應鏈的沖擊,尤其是一些依賴糧食進口的島國。

國際協調包括了避免發生借機提高價格和謀取暴利的行為,盡量抑制食品價格大幅上漲。但從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主要農產品期貨的走勢和四大糧商的態度看,有資本已經將疫情、自然災害等當作炒作的題材。

第二,在中觀層面上暢通食品供應鏈,發展本地供應鏈。

讓糧食從田間地頭走上餐桌,涉及農民、土地,種子、化肥和農藥、倉儲等主要投入,以及加工廠、貨運商、經銷商、零售商等諸多參與方。讓食物充足和高質地出現在人們的飯桌上,要保證提高農產品生產、加工、儲存、運輸和銷售每一個環節的效率。

第三,還要在微觀層面上對農民進行支持。

糧食供應穩定的關鍵在于農民生活穩定。有不少國家提出對中小微企業進行幫扶,而每一個農戶都是鄉村里的微型企業,他們同樣需要得到資金支持。為貧困農民提供臨時現金必不可少,另外還需要補助金來重新開始生產。金融系統可以免除農民部分貸款的費用,延長付款期限,還可以向農業部門注入資金,以幫助農戶獲得可持續發展的動力。

在智庫等研究機構看來,食品安全首先是保障人們能吃飽飯。考量食品安全主要通過四個指標來衡量,即食品承受能力、供應充足程度、食品質量與安全以及自然資源及復原力。食品安全水平高的國家必須具備食品供應充足、國民收入高、食品開支相對其他開銷成本低、大力進行食品生產研發以及應對自然災害能力強等能力。

近兩年,對農產品的關稅壁壘再次筑起,貿易壁壘對于食品安全影響頗大。其負面影響尚可通過協商消弭,相比之下氣候變化對食品安全的影響要巨大和深遠得多。聯合國糧農組織稱,自然災害發生的頻率幾乎是上世紀80年代的兩倍。隨著全球變暖加劇,極端天氣發生幾率持續增加,給農作物收成造成巨大損失。

包括阿根廷、澳大利亞、加拿大、歐盟、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烏克蘭和美國在內的多個全球主要小麥出口國,今年小麥國家會大幅減產,其直接原因就是全球氣候災害增多。接二連三的氣候災害結束了許多小麥生產國持續五年的豐收,主要小麥出口國庫存降至2007年以來的最低水平。有預測認為到明年年初時,八個主要出口國將僅持有20%的全球庫存,只夠供應全球人口26天的需求。

離開土壤和淡水,糧食生長無從談起。這兩個農業基本要素也面臨威脅。聯合國糧農組織曾估計,目前高達25%的農業用地嚴重退化,另有8%的農業用地中度退化。土壤退化理論上會導致更多的土地被用來進行農業生產,這又會重創抑制氣候變化的努力。農業既是造成水資源短缺的主要原因,同時也是受害者。農業占全球全部抽水量的近70%,在部分發展中國家則高達95%。

全球人口預計將在2050年達到100億,食物需求將增長50%以上。為了在2030年之前實現零饑餓世界的目標,我們在保障基本食品安全方面需要立刻行動起來。

Tags:BCDABCDADMBCD價格BCD幣ABCD價格ABCD幣ADM幣是什么幣

BNB價格
PoseiSwap 治理通證POSE登錄PancakeSwap,開盤漲幅超2100%_ETH

Polygon向兩名白帽黑客支付約346萬美元賞金,PoS創始合約因漏洞損失約80萬枚MATIC:12月29日,官方消息,Polygon公布關于最近網絡升級的相關內容.

1900/1/1 0:00:00
皮克敏4確認獨占Switch,支持雙人聯機,7月21日正式發售_太空狗

“皮克敏”系列雖然不是任天堂黃金三大IP中的一員,但也是任天堂第一方不可小覷的老牌力量。不同于任天堂旗下全年齡可輕松入門的游戲,“皮克敏”系列以變種RTS為核心,雖然簡化了大部分即時戰略的要素,

1900/1/1 0:00:00
借了一本舊書,發現里面夾著錢!太原好孩子拾金不昧如數送還_ETF

“阿姨,這本書我讀完了,還給您。”7月8日一大早,西華苑四期的居民李女士帶著女兒來到御德苑社區歸還前幾天借閱的圖書,一并歸還的,還有書里夾著的200元錢.

1900/1/1 0:00:00
‘原生3D AI MMO’手游上線東南亞;網易新雙子星浮出水面|周報_IGC

一、核心觀點 1.3DAIGC手游上線,游戲研發延續降本增效邏輯,尚未推開新世界大門近日,樂趣生成宣布聯手太極圖形,歷時4個月打造出了一款融合3DAIGC技術的新游戲.

1900/1/1 0:00:00
華爾街見聞早餐FM-Radio|2023年7月6日_CEO

FM-Radio市場概述 美聯儲6月紀要發布后,美股短線走低至接近日低,美元和美債收益率走低后V型反彈、刷新日高,現貨黃金跌幅擴大并進一步遠離1920美元.

1900/1/1 0:00:00
新款Model 3首曝藍色車漆,內飾延續極簡風格_馬斯克

車東西 作者|山山 編輯|Juice 車東西6月12日消息,據Gamingdeputy報道,特斯拉Model3藍色改款車型首次曝光,將配備全新19寸運動型輪轂以及紅色卡鉗.

1900/1/1 0:00:00
ads